产业化工程
印斌主任在秧草产业化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3-08-21 17:59

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秧草产业化工程实施以来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全市基地秧草的种植和生产作一发言。
  2009年,为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秧草产业化工程。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以及各基地的精心组织下,我市的秧草产业初具规模,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业绩。
  一是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我市以绿野秧草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在新坝镇新宁村、三茅镇兴阳村、油坊镇阳太村(现油坊村)、八桥镇创新村(现八桥村)、西来桥镇复兴村(现西来村)、开发区乐源村(现福源村)、绿野秧草专业合作社各建设了一个百亩秧草设施栽培基地,总面积666亩。2010年,投入109.7万元,新建春润秧草基地,扩建八桥村、福源村秧草基地,新增秧草设施栽培面积284亩,总面积达到950亩。两年来,全市秧草产业累计完成投入1339.7万元。
  二是效益进一步提升。针对秧草产业起步初期,各行政村在组织秧草生产上经验不足,田管不到位,导致产量较低的问题,我们为每个基地配备了一个农技人员,实行“一对一”服务,及时指导各基地加强田间管理,各基地平均每茬亩产平均提高了50-100斤。同时,我们垫资5万元,为每个基地配送了一台秧草收割机,每斤秧草的收割成本由0.5元降到0.2元。此外,组织各基地负责人赴仪征、淮安、山东寿光等地实地考察,科学确定接茬作物,提高了秧草基地的综合效益。据统计,秧草基地的亩均效益达到了3000元左右,是种植小麦效益的5倍。
  三是产品领域进一步拓展。在抓好秧草种植的同时,我们积极鼓励秧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绿野、锦润等秧草专业合作社引进了秧草深加工设备,全市秧草深加工企业总数达到了13家,年销售近3000万元。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深加工领域,加快以秧草为主原料的系列产品的开发,有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四是机制进一步完善。近年来,为促进秧草产业抱团作战、组团发展、集约经营,我们在运作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去年,成功组建了江洲秧草产业合作联社,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指导、统一销售、统一宣传,并制定了秧草产业化基地考核办法、强化考核,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分合并举的运作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各基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市的秧草产业已成功破题,但在产业规模、田间管理、综合效益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思考、创新发展。今年,市委、市政府为推进秧草产业化工程,在全市计划新建7个百亩秧草设施栽培基地,总面积620亩,分别是新坝镇向阳村,三茅镇营房村、永和村,油坊镇太平村,八桥镇永胜村、万福村,开发区德云村。另外,八桥镇八桥村计划扩建秧草基地120亩,这些基地建成后,我市秧草设施栽培基地将达16个,总面积1800亩左右。与此同时,计划在上下洲现代农业园区内分别选择向阳村和八桥村,引进先进设施和技术,各建设1个秧草设施栽培示范基地。这里,对全市秧草基地下一步的发展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