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秧草产业生产基地:
为加快我市秧草产业化发展步伐,推动秧草产业升级,延伸秧草产业链条,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制定本评比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市场主体这一重点,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评比相结合、主要目标考核与重点工作评比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价秧草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激发各基地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促进秧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提高我市高效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考核内容
1、基地建设及组织领导(40分)
(1)基地所在村支部书记亲自过问,有一名村主要领导具体分管,有一套秧草产业化经营工作班子,并建立严格的工作考核奖惩制度。(10分)
(2)制定完整的基地发展规划,管理有序,运作规范;基地财务账目清晰、台帐资料齐全。(10分)
(3)按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加强基地硬件及配套设施的改造和提升。基地道路平整畅通,主、支干道相通,路面全部硬化,有电力设施和畅通的排灌系统。(10分)
(4)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各基地有自己的技术服务组,能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各基地至少配有一名联络员,定时网上上报相关资料,并能及时准确完成正常性和突击性资料的上报工作。(10分)
2、产业规模及科技创新(30分)
(1)基地成方连片,具有一定规模。流转土地实际种植秧草面积100亩,标准大棚110个以上。(10分)
(2)注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周边农户有示范、带动作用。能按技术规程要求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品牌创建。(10分)
(3)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加强适宜秧草接茬布局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以1-2个品种为主,具有50亩以上的规模。(10分)
3、市场开拓及经济效益(30分)
(1)基地培育有自己的经纪人,建有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点。并逐步向合同、订单生产方式转变,在田产品无积压。(8分)
(2)积极拓展产业发展领域,与有关大中院校、工矿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7分)
(3)基地秧草产业化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按亩均效益10000元、8000元、5000元分为三个等级进行评比。(15分)
4、加分项
(1)基地规模在100亩以上,每增加50亩(或标准大棚50座)加5分。
(2)各基地按经济效益排名,亩均效益前三名分别加8分、5分、3分。
三、考评和奖励:
考核的实施将在年终进行,由市农委牵头,相关部门组成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考核时,各秧草基地应依据考核内容提供相关材料,考核小组根据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评比。根据考核结果设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与此同时,对在当年秧草产业化工作中作出显著贡献的先进个人一并予以奖励。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0一二年三月